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走到哪了?


2021年8月,广东省日慈公益基金会(下简称:日慈基金会)发布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领域扫描报告》(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报告)。就此,我们采访了报告总策划、日慈基金会秘书长张真,与她聊了聊报告背后的观察与期许。


日慈基金会自2014年正式开始运行,是家致力于青少年儿童心灵成长与幸福生活的非公募基金会。



Q1

是什么契机想做这份扫描报告?希望起到什么作用呢? 


张真:新冠疫情爆发后,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行为事件增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行业内对儿童心理的重视程度和需求也有了大幅提升。但是这个细分领域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成熟的、规模化的项目并不多,我们也很好奇,还有哪些公益伙伴也在从事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摸清领域地图,寻找同道,在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以下简称“同济”)的支持下,日慈基金会从2021年3月开始筹备,尝试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领域开展一次行业扫描。


我们希望借助这次扫描工作,联合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为传播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发声。同时促进机构间相互了解,为未来可能的专业合作与资源整合奠定基础,最终推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领域进一步发展。



Q2

您在接受采访中提到,专注儿童心理的机构仅二十家左右,心理议题偏小众。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张真:首先,心理一词的污名化存在了很长时间,这种社会环境很不利于项目的推广和落地。


另一方面,心理专业人才的缺口很大,商业板块的心理赛道也还在刚兴起的阶段,这种人才供给不足对心理公益领域的发展有很大限制。毕竟这类项目对专业的要求性高,而公益组织能提供的薪酬待遇并不占优势。



Q3

基于报告与日常的观察,您觉得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领域还有什么提升和探索空间呢?社会组织可以如何参与其中发挥作用呢? 


张真:首先,这个领域无论是项目的数量、体量还是服务深度,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多不同儿童群体的心理需求未被满足,社会组织还可以继续探索不同的项目模式,将服务做得更加精细化、有成效。


另外,我们要与行业其他教育组织多多协作,优势互补,一起助力儿童全面发展,实现组织间的共赢。也期待更多资助者能够关注到这个细分领域,支持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Q4

报告中提到未来将联合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推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领域进一步发展。对此,日慈基金会有何规划或行动呢?


张真:首先,日慈基金会已经举办了两次主题论坛,未来也会定期举办,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同行分享儿童心理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实务经验,互相交流、了解和学习该领域科学的干预手法和公益产品,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儿童群体受益。


我们也希望通过论坛等活动,推动教育系统和公益行业关注儿童心理健康议题,产生更多专注于该领域的项目或资助计划,让儿童心理服务专业化、多样化、普遍化。


此外,我们也会充分发挥“心智素养研究院”的专业特长,产出更多相关的研究和报告,推动该领域的知识生产。



Q5

您认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发展,最重要和紧迫的事情是什么?


张真:此前我也在不同场合提到过,未来公益行业要向专业化服务方向转型,而服务的关键要素就是人才。目前行业整体的薪资水平较低,这不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也就极大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心理类项目更是如此。期待未来,这一问题能够得到改善。




以下为报告摘录:



报告中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即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九年级。


从领域扫描的结果上来看,目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项目大多在乡村地区开展,但也会服务城市地区的儿童;相关公益组织多以学校为阵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少数拓展到了社区等校外场景。



01.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


1、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只有学生出了问题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率不高;

3、心理辅导室覆盖率不高,且部分学校心理辅导室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

4、专职心理教师师资缺乏,且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健全的考评机制;

6、 教师心理支持工作普遍缺失;

7、一些地方教育局和学校积极探索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02.

我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项目扫描


报告搜集了25个公益组织的28个项目信息,将其中16个公益组织的19个项目列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促进类项目”,它们均以儿童心理健康为核心议题,项目设计以直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为导向,并将心理相关能力的提升(如情绪管理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和抗逆力等)或心理及相关行为问题的缓解(如抑郁、焦虑、孤独感和攻击性行为等)列为首要目标。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存在于各类儿童公益项目中。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间接促进类项目”均将儿童的心理成长作为项目的次要目标,在项目设计和实施中间接促进了儿童的心理发展。



01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直接促进类项目扫描


从项目数量、项目实践时长、全职员工数量、年度支出金额等方面来看,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领域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多数项目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


通过梳理直接促进类的项目模式


发现以下七种常见的中国内地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项目解决方案


1) 心理课程;2)培训;3)教师心理支持;4)个案干预;5)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6)学校/ 驻校社工;7)成长陪伴;


其他解决方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一些项目也在不断突破公益机构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的边界。此外,一些机构还支持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从以上的梳理中我们发现:


1、“心理课程”是最为广泛使用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解决方案。该方案一方面解决了心理课程“无教材”的问题,配套的教师培训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专业水平不足的问题。然而,许多项目仍面临着心理课程“无课时”的现实困境。


2、大部分公益组织更专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学生个体的心理干预对专业性要求高,与此同时,公益组织可利用的人力(心理咨询师)和资金资源均处于短缺状态,这些都给“个案干预”的解决方案造成了困难。


3、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解决方案的效用,如何与当地政府、教育局、学校、老师、家长乃至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是各个项目都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02

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的观察与思考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项目落地的关键因素


当受访的项目伙伴被问到项目落地的关键因素时,“项目自身的专业性”和“教育局/ 校长的态度”是最经常出现的两点。


首先,“心理”主题本身的专业性对项目提出了较高的门槛,许多项目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产品化的专业心理课程/ 培训/ 服务,这些产品相对简单易上手,对老师/志愿者专业要求不高,从而提高了产品使用率。


与此同时,一旦离开教育局或校长的支持,心理课程的课时安排、教师培训的在地开展、教师的动员激励、志愿者的活动开展都难以得到保证。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的发展机遇


从国家政策上看,教育部发布的多份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文件以及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 年)》都为项目提供了政策背书。


而乡村振兴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也为项目的实施带来了更多可能对乡村学校来说,近年来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促使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部门转而关注到儿童的心理需求。


而新冠疫情期间,抑郁、焦虑情绪增长,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也促使学校和家长更加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的污名化也正在慢慢减弱。


国际层面,儿童心理问题也越发受到关注。2021 年6 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首次将“青少年心理健康”列为中国地区2021-2025 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并制定了相应目标。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的生存困境


超过一半的项目负责人在访谈中纷纷提到了项目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资金筹集困难。这类项目前期的产品研发所需的人力成本较大,项目需要“天使投资”才能顺利完成研发阶段的工作。


此外,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不可见性”。不论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课程,还是面向特定学生的心理干预,项目都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肉眼可见”的效果,毕竟心的改变很难外显,也不易捕捉和呈现。


相对于捐物、助学、大病救助等“立竿见影”的项目产出,公众需要更多的时间接受和认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类的项目,从而转变大众的捐赠意识和行为。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有待探索的方向


1、目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直接促进类项目比较多采用心理课程和教师/志愿者技能培训的方式服务儿童,这极大缓解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让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者有工具和方法去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也能够协助地方教育部门培养心理教师师资,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技能。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回应,一些需求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2、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只有学生出了问题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普及率不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核心思想尚未能充分贯彻到一线,公益组织也需要在理念倡导层面有更多投入


3、在访谈中和项目走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心理辅导室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也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因此难以在学校和区域持续开展该项工作。


4、未来,机制建设可以成为更多项目的推广和深耕策略,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层层渗透,持续开展。


5、此外,调研结果显示,个案干预和治疗类项目的数量非常少,供需极度不平衡。很多预防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个案,目前只能建议老师和家长带孩子去公立医院精神科就医或是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考虑到乡村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较少推荐后者)。


6、目前我国心理专业人士缺口巨大,全职的儿童精神科医师不足500 人(Wu&Pan,2019),因而公益领域个案干预和治疗型的机构和项目也非常稀缺,暂时无法形成领域内的转介机制


7、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益项目之间的联系甚少,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并不知道全国还有哪些机构正在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彼此之间有哪些地方可以合作,也很少交流项目经验和日常实践中的观察与反思。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业化发展


现有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与专业力量的合作并不普遍。


为了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业性,未来公益机构与专家学者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还需要多维度加强,包括需求调研、项目设计、产品研发、实施推广和成效评估等方面。这不仅能够确保儿童真正受益、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领域研究及政策倡导层面也有极大价值。



03.

基于国外项目的总结与思考


纵观心理健康教育较为成熟的其他国家的项目,有以下四点发现:


1)国家层面资助:那些在世界范围内能够被大规模实施的为儿童服务的心理健康项目通常由政府资金提供,有相应的立法保障。国家层面的资助一般额度大,实施规模广,因而能够在最大范围内为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将项目收益最大化。


2)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主流化:在大量的海外项目研究和综述中,以心理促进和心理疾病预防为目标的社会情感学习项目逐渐占据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域。


3)高收入国家的项目优势:在发展中国家中,对于心理健康全民化的服务认识仍旧不够充分,资源相对缺乏。


4)项目评估及其方法的重要性:项目评估对于项目资金的争取至关重要,如何更好地利用研究方法对项目作出公正的评估是未来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注:头图来自微博ID:网剧隐秘的角落(《隐秘的角落》官方微博)。



END


分享、在看与点赞,想拥有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